小時候聽到的童話故事都是這樣演的,公主要做的事情相當簡單。
在森林裡與動物共舞、對著鳥兒高歌算是比較疲累的,從高塔上每天拋接一頭長長的金髮也是很大的勞動。
最輕鬆的一位只要躺在床上一直沈睡,直到王子來吻她,睜開眼睛的那一剎那一輩子的幸福就擺在眼前了。
但王子就不一樣了,要跋山涉水、要會屠龍、身手矯健、夠聰明會猜謎,還要有幽默感不能膽小。總之他要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。
沒有人考慮過王子其實可能有懼高症或者根本怕黑,這不是童話故事關心的重點。
總之,王子是萬能的,必須要會做的事情比公主複雜很多。
但是,等到我們長大後世界變了。
當王子不必再忙著拯救公主
當所有的童話浪漫情節都被改寫
當我們心中的標準都一一崩塌
到底,我們該何去何從?
我們還可以期待像童話故事裡幸福的結局,也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嗎?
在最近兩部電影中代表「公主」的角色,一開始就很擺明了並不期待王子來拯救她。
首先,是由全球熱賣的同名小說改編的「飢餓遊戲」。
女主角凱妮絲,她健壯、獨立、身手矯健、有正義感,深愛家人為了保護妹妹挺身而出自願當「貢品」,她不期待被拯救,她明白自己必須夠堅強才自救、才能活著回到家人身邊。
基本上,在她身上所有特質都應該是「王子」–也就是男主角該有的。
而當男主角比德不必扮演「王子」的時候,他忙著耍心機、忙著以「癡情」的戲碼迷惑那些觀看「貢品」自相殘殺的觀眾們。
我們常以為共同經歷過患難後的真情很可貴,也必當可以長長久久。
但真的是這樣嗎?
會不會其實這一切都只是配合演出呢?
在另一部顛覆經典童話故事「白雪公主」的「魔鏡,魔鏡」裡,白雪公主同樣不期待王子來拯救她,她決定自立救濟也救救王子。
即使,這兩部賣座電影都毫不留情地顛覆了觀眾的「白馬王子情結」。但是,當電影中那個關鍵的「親吻」輕輕落下的時候,不管是「飢餓遊戲」裡操弄「貢品」生死的工作人員、笑看「貢品」惡鬥的民眾或是螢幕前的我們,臉部的線條都經不住柔軟了,心中的感動又輕易的被撩撥了起來。
「飢餓遊戲」裡的贊助就因為這樣送到了眼前,七十多屆以來一直實施不變的遊戲規則甚至因為這樣而被撼動了。
「魔鏡,魔鏡」裡惡毒咒語還是被解開了,因為那是一個真愛之吻,就像童話故事裡寫的一樣「真愛可以戰勝一切」。
即使臉上總是寫著「謝絕真愛」,也已經習慣從嘴裡大聲嘲弄著。
但是
原來,我們大家都一樣,在內心深處都還是在一個隱晦的角落裡,偷偷藏著對「真愛」的期盼。
就像「魔鏡,魔鏡」裡王子說的,這是童話故事裡最受歡迎的老梗,萬萬不能捨棄它。
當公主不再期待被拯救,到底是認命了還是認清了事實?
或許,公主終於瞭解事實的確沒有那麼難認清或是難以接受
人呀~終究還是靠自己最好
當自己夠牢靠,靠上來的幸福呀~或是真愛之類的東西,也會可以持續到夠遠的將來。